中新网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 高凯)“过去女性更多争取的是‘能文’的权利,今天我们更关注‘何以文’的自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张莉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这样...
●思路为道,媒介为器,缺一不可。“道”的深层牵引与“器”的持续赋能共同激发文化势能,构成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体两面 ●文化传播的要义终归于“以文化人”的价值实...
中新网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 应妮)以“路行千里远,人间万物情”为主题的作家路内长篇力作《山水》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小说以克制的情感、精巧的结构,讲述司机路承宗与妻子周爱玲从抗战烽火到改革开放时代...
国庆中秋假期刚过,漫步上海的游客们发现,静安苏州河畔竟能感受到岭南文化韵味:诞生于广东梅县林风眠笔下的《青衣仕女》等岭南美术名作经典,化为跃动的光影秀,让上海苏州河面“活”起来。 这场光影...
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观影人次为5007万,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8.93%,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志愿军:浴血和平》4.5亿元,《731》3.45亿元,《刺杀小说家2》2.95亿元,《浪浪人生》...
中新社北京10月6日电 题:中国诗人为何对月亮情有独钟?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昕 中新社记者 金旭 中国自古就有拜月、咏月和赏月的传统。明月当空,古人感其清冷,赞月光皎洁,也...
图为民族舞《弥渡山歌》表演现场。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南宁10月6日电(陈梅)近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举办的新南威尔士州中国留学人员国庆中秋晚会上,一支由中国留学生带来的民族舞蹈意外走红网络,相关视频发布后,...
中新社泉州10月7日电 题:刚柔并济显武魂 “宋江阵2.0”焕新巡演 中新社记者 孙虹 金鼓齐鸣,乐声奏响,百余名演员头戴簪花围、身披水浒战甲,化身“簪花侠士”,浩浩荡荡列阵入场,共同...
中新社北京10月7日电 (记者 应妮)6日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月满中秋节 相约非遗馆”中秋节主题系列活动现场温情满满。 大厅舞台上,表演者指尖轻提细线,木偶灵动演绎出嫦娥在月宫俯瞰人间美景...
焦点访谈丨年轻人钟情老手艺 非遗装上“新引擎” 中秋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假期这几天,不少朋友的旅游打卡照和以前有了新变化,大家晒的不再是清一色风景,而是有人举着亲手捏的青瓷茶盏,有...
中新网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一周年之际,首套面向的中小学生用书《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27日在京首发。 中小学生用书《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 主办方供图 北京出版集团汇聚中...
中新网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领航者说暨新侨青年创新实践活动”27日在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举行。 本次活动以“新潮新力·文脉新生·青年传承&rd...
中新社石家庄7月27日电 (王夏菲 王子怡)“乐动冀港情青年燕赵行”交响音乐会27日晚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举行,来自香港青年爱乐乐团的40余位成员与河北交响乐团的乐手联袂演奏中外经典曲目。 据香港河北联...
中新社桂林7月27日电 (莫伟雯 何茜)“我已经在脑海里寻找桂林很久了!”7月26日下午,澳大利亚水彩画协会主席、画家大卫·范·纽恩站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如意峰上,迫不及待地勾勒出一幅速写。...
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中华文化“走出去”,诗歌何为?新媒体时代,诗歌创作如何契合当代人特别是青年情感需求,诗歌传播怎样用好新媒介、新平台?中国诗歌与周边传播论坛2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学...
2022国考将启:计...
全国14地约谈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