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新闻网8月5日电 (戴玲玲 黄晓萍)寿宁县是全国拥有木拱廊桥最多的县,被誉为“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近年来,寿宁县人民法院在解决执行难过程中,不断练好“内功”、用好“外功”,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企业、“公仆情怀”净化队伍、“草根智慧”破解难题等方式,探索建立执行攻坚“廊桥模式”,筑起了一座座风景独特的新时代执行“廊桥”。
“鹊桥”:盘活企业,促进招商引资
在寿宁工业园区数千亩土地上,遍布着以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等为主导的企业。可在这其中,却有几家企业厂房闲置,唱起了“空城计”。
原来,从2014年起,因经营不善,这些企业陆续停产成为“僵尸企业”。其中,某金属有限公司因无力偿还银行贷款,2017年被起诉至寿宁法院,涉案标的额5661万元。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该公司法人代表因贷款诈骗罪被异地法院刑事拘留,偌大公司徒留一个“空壳”,而上百名工人还在苦苦等待被拖欠的工资。
就在法院考虑通过拍卖解决欠薪问题时,该标的物却因起拍价高达2000多万元,最终流拍。
“既然‘卖’不出去,我们不妨考虑‘招’进来。”在一次执行工作碰头会上,该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案件承办法官王晓东想到了这个点子。这批拍卖物中,土地、厂房、设备一应俱全,价格又比市面低,对于想在寿宁发展的投资商来说,无疑是有吸引力的。于是,他与招商部门及时对接,一起寻找有潜力的投资商,在“空壳企业”和希望“拎包入住”的投资商之间搭起一座“鹊桥”。
“鹊桥”刚搭好,一位浙江投资商就“慕名而来”,通过司法拍卖竞得相关不动产,成功盘活了厂房。
如今,在此新成立的公司已投入生产,被拖欠的120万元工资也已交到工人手中。而这种通过司法网拍“腾笼换鸟”,复活“僵尸企业”的做法,近年来在寿宁法院并不罕见。仅2018年,该院就成功清理了4家大型“僵尸企业”,清理债务4668万元,盘活了土地206亩、厂房39889平方米,安置、补偿职工600余人,通过招商重组、新产业开发等方式,使多家新企业入驻工业园区。
“鸾峰桥”:把关选举,净化公职队伍
位于寿宁下党的鸾峰桥,见证了下乡扶贫、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公职人员失信有损诚信政府的建立。当寿宁全面吹响攻坚执行难集结号时,寿宁法院首先开展了被执行人为公职人员的执行案件专项行动。
“如果我现在还钱,多久能把我撤出‘黑名单’?”去年5月,寿宁法院接到一通电话,失联已久的被执行人小张主动现身询问还款事宜。
原来,2014年,小张为朋友担保30万元贷款,贷款到手后,朋友却“人间蒸发”了。因贷款到期无人偿还,银行将小张连带告上法庭。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小张和法院玩起了“躲猫猫”,他也随之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018年是村级组织换届年,该院抓住这个关键节点,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取得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将失信被执行人列入不宜参与村(社区)党组织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情形之一。在选举前,对村“两委”候选人逐一进行资格审查,凡有案件未履行、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候选人,都将被取消参选资格。
得知消息,踌躇满志准备回家选举的小张意识到,再不还款就会影响前途,便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
“从普通群众到公职人员,中间应该经过严格的筛选。我们联合各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前搭建一座代表公仆情怀的‘鸾峰桥’,让候选人先过‘桥’检查,将不合格者拒之门外。”该院执行局局长吴生兴介绍道。
2018年,该院共对全县1900余名村两委候选人进行了资格审查,6名候选人主动履行还款义务,还款金额54万元。同时,该院还得到县委组织部支持,严把党员纳新、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等关卡,对有案件未履行、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员实行“一票否决”,执结涉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执行案件42件。
“小东桥”:改革创新,再增执行动力
寿宁县小东村是廊桥的发祥地,也是“廊桥遗梦”的处女地,而坐落此间的小东桥,则是草根匠人的智慧集结。2017年初,寿宁法院借力草根智慧,率先在全省建立起乡、镇、村执行协助网络体系,让民间匠人、乡贤村干参与到执行工作中,有效化解执行案件中人难觅、财难寻的问题。鳌阳镇退休干部老范就是其中一员。
“这个旧案恢复执行才一周,就圆满画上了句号,老范功不可没。”今年初,在一次执行工作交流会上,该院干警如此感叹。
案件要从1987年说起。当时,老吴向老叶借款4000元,到期却未能还款。1992年8月,老叶向该院起诉,老吴却仍不履行还款义务。在被法院司法拘留15日后,老吴从此下落不明。
去年8月,老叶在街头偶遇老吴,追讨欠款无果后,老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27年前的“支付令”。核实该案法律关系后,承办法官冻结了老吴千余元银行存款,并了解到,老吴多年来东躲西藏,生活拮据,如今已再次销声匿迹。
为了妥善化解这起旧怨,促进案件执行到位,法官请来了“外援”老范。老范曾是村干部,办事公道,威信较高,善做群众工作,在被该院聘为执行联络员后,经常协助法院筛查被执行人的人物关系网,实现精准查人找物。
果不其然,接到法院通报的第三天,老范就送来了有关老吴行踪的“谍报”。经过法官和老范的联合调解,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协议,三十多年老债总算一笔勾销。
“这些‘草根’的加入,让法院干警如虎添翼,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时间成本。”寿宁法院院长林松涛介绍道,“他们除了提供执行线索、帮助找人外,还协助法院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力促当事人和解。”
据了解,该院已选聘20名执行联络员,形成覆盖全县14个乡镇的执行“情报网”,并在这支队伍的协助下,查找被执行人310人次,拘留13人,促使案件和解70余件。(完)
http://www.0593c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