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才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只有拥有了足够的人才,城市发展才能有更多的活力。蕉城区科协紧紧围绕蕉城区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利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充分调动起本地智库力量,通过柔性引才借势借力,牵引优势产业发展,让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和“智”汇高地效应日益凸显,激活了蕉城人才春水。
院士专家到企业察看水产养殖情况 院士专家工作站 加速科技成果转换 “这个月测算结果出来,新培育的大黄鱼苗共计存活20万尾,比去年同期增长10%,重量增长明显,且健康状况良好。”近日,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对原种标准的黄瓜鱼苗进行强化培育,得到一组喜人的消息。 “这次大黄鱼培育比较成功,我们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饲料培育等方面都做了大幅改进,提高了大黄鱼的存活率,让其生长周期较原先缩短了一半。”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炜强说,这样的成果离不开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技术支持,更离不开蕉城区科协的鼎力相助。 郑炜强介绍,2014年在蕉城区科协的牵线搭桥下,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合作共建“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借助院士专家的科研资源,开展大黄鱼产业研究、海水鱼类育种、病害防控等各项科研工作,通过院士专家站的科技创新驱动和各项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解决了在育苗、养殖、研发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8利润增长为97.89万元,同比增长249.73%。 不仅如此,富发水产院士专家工作站还为企业吸引、培育一批专业型技术人才、学术带头人和青年科技骨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8年以来,该企业吸纳8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福建省“百人计划”中国海洋大学院士团队教授3名,宁德市“天湖人才”教授1人,博士3人,硕士1人。2016年以来,该院士专家站先后被授予“省示范工作站”和“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福建省“百人计划”中国海洋大学院士团队。 建设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应用型的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最大价值。”蕉城区科协主席薛赞柠说,近年来,蕉城区科协切实把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顶级科技人才与企业、产业进行对接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努力,在全区建立了4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1家国家级示范站;引进院士5名,专家12名,开展项目合作6项,实现了企业与院士、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使企业科研开发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加速成果对接、应用和转化,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更为蕉城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水产学会服务站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蕉城靠海而生,依海而兴。水产业作为宁德市蕉城区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其经济产值在大农业中占比约65%,拥有200多家水产企业,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存在融资困难、人才紧缺、水环境污染等产业问题,给蕉城区水产业带来了诸多挑战,而高端人才紧缺更是制约蕉城区水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难题。 为引进高端人才智力实现蕉城区水产业创新发展,蕉城区科协积极争取福建省科协和福建省水产学会帮助,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思路。 2017年11月,在蕉城区科协不懈努力下,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水产学会服务站——中国水产学会蕉城服务站正式建立,为蕉城区水产及水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保障,实现区水产业创新驱动工作引智平台初步形成。 2018年6月18日,在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现场上,通过蕉城区科协合作项目的推动,中国水产学会与蕉城区政府及水科院黄海研究所签订《宁德市蕉城区水产业发展决策咨询服务协议》,为蕉城引进高端智力人才增加动能,有效加快蕉城水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这些看似简单的对接活动,其背后凝聚了蕉城区科协上下及其相关部门的大量心血,前期区科协积极针对水产行业状况、需求进行摸底,形成数据库。而后多次邀请中国水产学会专家组赴蕉城区开展渔业发展调研并座谈,为蕉城水产行业把脉问诊,提出了走绿色安全和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之路的宝贵意见。 随着助力平台和机制的建立,国家级团队担当蕉城绿色渔业发展的智囊进入了实际性的工作。在蕉城区科协的积极配合下,中国水产学会组织专家撰写《宁德市蕉城区水产业发展决策咨询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于去年12月13日完成专家评审。 “该《报告》为水域生态环境、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薛赞柠相信,通过中国水产学会蕉城服务站的建设,不仅能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技术,还能帮助企业集聚、培养创新人才,更能为服务蕉城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创新辅导班 加速科教人才培育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如何培育创新型教育人才,让人才服务蕉城发展,蕉城区科协为此下足了功夫,从中小学科技教育普及到助力科教师资队伍建设,蕉城区科协大胆破除旧观念、旧思想,积极满足教育人才对科技文化的需求,打造最优科教环境,为科技教育人才创造发展乐土。 今年7月,蕉城区科协联合区教育局组织开展首届科技创新辅导教师培训班。课程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分组选题、实地考察、各组汇报及小组互评等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让学员从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内容、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的平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特点等多个方面,充分了解科技创新项目。 “这样的培训很实用,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将成果转化为研究课题,学习成效十分明显。”蕉城区实验小学教师阮佛养说,“回去后,不仅工作上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而且还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科技创新辅导教师培训班是我们满足科技工作者服务需求的重要一环。”薛赞柠说,当前蕉城区对科技教育方面做了大量投入,但随着中小学教师对科技教育需求量不断增长,原有的平台已经满足不了当下科教人才的需求。为此,区科协依托科协系统智库资源,打破地域瓶颈,与外地青少年科教专家团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为当地人才培育构建优质平台,以此满足蕉城区创新型人才培育需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必须充分重视引才育才工作。薛赞柠表示,下一阶段,蕉城区科协将继续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抓好落实,为服务蕉城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闽东日报 苏诗瑶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