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山:党群联动村民致富
村支书苏文达与村民共商发展规划
国庆长假期间,周宁县七步镇苏家山村里,青葱茶园上的高空玻璃栈道、蹦极、喊泉、滑索、卡丁车等游乐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说起家乡的变化,村民们感慨万千:“多亏了国家政策好,党组织给力,带头人能干。”
苏家山乡村游项目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2007年,村支书苏文达组织村里的25名困难党员、群众成立“党群联动致富组”,吸纳100多位村民入股合作社享受分红,并给60多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依托绿色生态,发展立体农业,带动群众增收,村民也由此变身股东,当起上班族,苏家山人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点缀于青山间的休闲旅游景点
2017年,全村贫困人口13户51人全部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16年的1.2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7万元,村财收入达到10多万元,翻了好几番。今年上半年,苏家山村成功获评国家级3A景区,游客量达到30万人次。现在的苏家山村已华丽蜕变,四分之三的土木房变成了楼房、砖房,花带、荷花栈道点缀其间,村中常住人口回升到240多人。
龙潭村:党建引领助推文创
龙潭村驻村第一书记夏兴勇与龙潭新村民共商乡村文创事项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坚持把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村级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文创产业为抓手,该村探索了一条“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党建引领文创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激发出了古村发展的无限动能。
龙潭村新村民学习四平戏
两年前还是一片人去楼空村冷落的龙潭村,目前常住人口已恢复至500多人,回流村民和外来新村民达300多人,而且村里的配套设施完善了、村小学复办了、古民居修缮了、村庄变美了、乡村游火了,生机勃发。村里还建设“龙潭乡村党校”,把开发乡土人才资源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养造就了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近百名党员群众创业致富,发展文创、酿酒、水果等产业,产值达6000多万元。同时,龙潭村还建立龙潭文创片区党总支,将周边的四坪村、圪头村、三峰村纳入党总支管理,通过党组织的有效整合,统筹推进联建村文创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帮带协作、抱团发展。
复兴的龙潭成为全国各地美院、艺术机构学子写生的胜地
北山村:畲药产业振兴乡村
日前,蕉城区七都镇北山村农村党员培训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正组织全村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的回信精神,党员们认真学精神,做笔记,还对北山村的畲药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北山村党员为畲村畲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北山村以党建为引领,村两委立足该村区位优势,深度挖掘畲族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发展畲药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党员指导村民种植畲药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北山村的乡村振兴事业紧紧抓住组织这个“牛鼻子”,带领乡亲们建设“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邻里和美”的“四美”新畲村。2018年,全村村民纯收入超1.6万元,村集体收入18万元。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与保护示范点、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通讯员 黄起青 王志凌 徐烽 张文奎)
村里新建的畲药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苏家山:党群联动村民致富
村支书苏文达与村民共商发展规划
国庆长假期间,周宁县七步镇苏家山村里,青葱茶园上的高空玻璃栈道、蹦极、喊泉、滑索、卡丁车等游乐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说起家乡的变化,村民们感慨万千:“多亏了国家政策好,党组织给力,带头人能干。”
苏家山乡村游项目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2007年,村支书苏文达组织村里的25名困难党员、群众成立“党群联动致富组”,吸纳100多位村民入股合作社享受分红,并给60多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依托绿色生态,发展立体农业,带动群众增收,村民也由此变身股东,当起上班族,苏家山人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点缀于青山间的休闲旅游景点
2017年,全村贫困人口13户51人全部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16年的1.2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1.7万元,村财收入达到10多万元,翻了好几番。今年上半年,苏家山村成功获评国家级3A景区,游客量达到30万人次。现在的苏家山村已华丽蜕变,四分之三的土木房变成了楼房、砖房,花带、荷花栈道点缀其间,村中常住人口回升到240多人。
龙潭村:党建引领助推文创
龙潭村驻村第一书记夏兴勇与龙潭新村民共商乡村文创事项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坚持把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村级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文创产业为抓手,该村探索了一条“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党建引领文创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激发出了古村发展的无限动能。
龙潭村新村民学习四平戏
两年前还是一片人去楼空村冷落的龙潭村,目前常住人口已恢复至500多人,回流村民和外来新村民达300多人,而且村里的配套设施完善了、村小学复办了、古民居修缮了、村庄变美了、乡村游火了,生机勃发。村里还建设“龙潭乡村党校”,把开发乡土人才资源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养造就了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近百名党员群众创业致富,发展文创、酿酒、水果等产业,产值达6000多万元。同时,龙潭村还建立龙潭文创片区党总支,将周边的四坪村、圪头村、三峰村纳入党总支管理,通过党组织的有效整合,统筹推进联建村文创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帮带协作、抱团发展。
复兴的龙潭成为全国各地美院、艺术机构学子写生的胜地
北山村:畲药产业振兴乡村
日前,蕉城区七都镇北山村农村党员培训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正组织全村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的回信精神,党员们认真学精神,做笔记,还对北山村的畲药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北山村党员为畲村畲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北山村以党建为引领,村两委立足该村区位优势,深度挖掘畲族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发展畲药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党员指导村民种植畲药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北山村的乡村振兴事业紧紧抓住组织这个“牛鼻子”,带领乡亲们建设“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邻里和美”的“四美”新畲村。2018年,全村村民纯收入超1.6万元,村集体收入18万元。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与保护示范点、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通讯员 黄起青 王志凌 徐烽 张文奎)
村里新建的畲药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