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关系千家万户,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头连接着就业、职业发展等民生诉求。近年来,我市着力扶持家政服务业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以“好帮手”等为代表的家政服务诚信企业。截至今年6月,全市登记在册的经营范围含“家政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360余户,服务内容涉及20多个门类、100多个项目,培育打造省级示范性家政服务站5家。
“小家政”牵动“大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把“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作为2023年第二次协商民主季谈会议题。市政协积极落实,成立了以副主席钟梅允为组长的调研组,先后前往江苏南京、徐州等市开展专题调研,并深入我市了解家政服务行业基本情况,为撰写调研报告、召开季谈会打下坚实基础。
9月21日,市政协如期召开2023年第二次协商民主季谈会。市长张永宁到会听取意见,市政协在家领导、部分市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家政行业代表等齐聚一堂,支招“把脉”、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合力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深入调研取真经
调查研究是政协工作的“压舱石”,是政协组织的基本功。4月以来,调研组先后前往江苏省先进地区和我市部分县(市、区)企业、协会调研考察,找差距、学经验、谋实招,进一步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从江苏斑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泰州市养老护理员协会实训基地,到淮安市好苏嫂家政服务中心,再到徐州优家民生科技公司、徐州家庭服务中心……调研组深入江苏省南京、泰州、淮安、徐州四市,入企业、访协会、进社区,一路看、一路问、一路听,详细了解当地在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工作成效、主要经验和做法,并围绕家政人才培养、服务拓展、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座谈交流,努力“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调研既要走出去取真经,也要沉下去摸实情。调研组向我市36家家政服务业企业发放抽样调查问卷,并深入我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安市、柘荣县等地,走访宁嫂(福建)信息技术、宁德伊嘉壹、好帮手、树人和福建金嫂、福安市惠亿家等家政服务企业及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实地了解我市家政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广泛收集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深入实地调研,调研组发现,经过近几年培育扶持,我市家政企业发展迅猛,但呈现出需求多、供给少,品类多、规范少,中介多、品牌少等特点。当前,家政服务业发展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比如社会认同度普遍偏低,不少人对从事家政服务特别是对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者存在偏见和歧视,没有从正式职业的角度来看待家政服务业;法治化、标准化建设滞后,我市未出台家政服务业地方性管理条例,缺乏家政行业细分领域服务标准规范;规模化、品牌化进程缓慢,目前,全市尚未培育出1家龙头企业,家政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的占比高达八成;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家政服务业市场价格比较混乱,“有事没人做”和“有人没事做”现象共存;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仅为小学文化,且未进行过系统家政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等。
问诊把脉开良方
深入调研找差距,靶向发力疏堵点。调研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经验、逐一梳理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最终形成了《关于“顺应民生期盼,合力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调研报告》。
在2023年第二次协商民主季谈会上,市政协副主席钟梅允代表调研组通报课题调研情况,系统阐明了我市家政服务业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了当前家政服务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5点对策建议。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多部门协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出台规范和发展家政服务业等推进政策文件,加强家政服务标准制修订相关工作,支持行业协会牵头依法制定行业规范,适时开展该行业立法研究,积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努力把家政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纳入政府年度资金预算安排,进一步形成家政服务工作合力。
——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家政服务行业岗前培训、定期再培训等制度,并合理设置家政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课程,支持培训机构、家政企业承办全市家政服务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或参与国家、省级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大赛,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家政服务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
——发展“家政+”模式,打造“一站式”全市家政服务数字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归集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服务评价及信用信息,探索将线上的平台信用证和线下家政服务企业的服务证“双证合一”生成“安心码”,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创新家政服务业态。
——培育壮大品牌,引导企业加快提质扩容步伐,参与省级家政品牌创建,重点培育一批家政龙头企业;支持家政企业与社区载体融合共享,重点打造一批家政示范社区;把家政服务发展纳入“现代服务业突破年”活动管理,策划生成一批家政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以国家家政行业等级评定标准为基础,评选认定一批“星级”示范企业和从业人员。
——营造良好氛围,把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家政领军人物,纳入我市“特支人才”“宁德工匠”遴选范围,并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时,统筹考虑吸纳优秀家政从业人员,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坚决查处和打击“黑家政”,打造支持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凝心汇智谋发展
在市政协搭建的季谈会协商平台上,与会政协委员、家政行业代表纷纷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真挚的建言持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家政服务业与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市政协委员冯宏达认为,应依托互联网开发全流程数字化平台,通过收集海量的数据及数字化算法,及时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提升家政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家政服务进社区还处在起步摸索阶段。”市政协常委罗丽光建议,出台家政服务进社区激励政策,制定社区家政服务网点建设指南,鼓励多种家政模式进入社区服务,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便捷服务。
委员们在调研中还发现,就雇主而言,除收费、质量外,他们最关心的是能找到一个可靠、值得信任的家政服务提供者。市政协委员吕巧琴认为,应以信用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强从业人员的背景调查及家政企业信息采集、录入和管理,建立监督和信誉评价机制及信用承诺制度,进一步维护家政市场秩序。
“宁德市最美家政服务员”黄云莲、福宁嫂生活服务平台负责人林伟伟等部分家政从业者、家政企业和社区代表也现场即兴发言,呼吁共同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家政服务新模式,凝聚起全社会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针对调研组、委员和家政行业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市发改委、商务局、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等有关负责人现场一一进行了回应。
“季谈会的协商议题选题好、研究深、对策精,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出台有针对性对策措施。”倾听大家的发言后,张永宁强调,要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既要聚焦群众需求,加强鼓励和引导,又要立足我市发展阶段与实际,把握行业特点,细化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级的家政服务需求。要聚焦短板、扩容提质,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不好找”“不好用”“不放心”“不愿干”等问题。要完善机制、合力推进,通过制定一个行动方案、梳理一份任务清单、出台一套配套政策、建立一个工作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市政协主席兰斯琦在会议总结时表示,要加强宣传引导,多关注家政群体、家政市场,营造全社会尊重、关心、支持家政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加大扶持力度,结合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四下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要多办民生实事,持续跟踪行业发展,根据自身职能为家政服务从业者多办好事实事,助力打响“宁德服务”,打造“便利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