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强化组织引领、注重统筹衔接、优化服务保障,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人才发展优势,以人才振兴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组织统筹,广纳八方英才。乡村振兴是大战略,党建引领是大文章,只有找准组织“着力点”,用好人才“金钥匙”,才能让乡村振兴结出“金果子”。要坚持人才工作整体规划、高位推动,精准分析乡村及人才供需现状绘制“人才地图”,破除思想束缚和地域限制,将视野向体制外延伸,着力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点燃“智力引擎”。转变“求所有”为“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推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畅通社会各类人才回流渠道,不拘一格广聚八方英才。聚焦文旅康养、电商销售、经营策划等新领域新业态,发挥乡村振兴研究院、电商产业园以及企业商会等平台作用,积极对接高校、企业等人才资源,鼓励优秀人才深入乡村一线,完善配套措施,灵活用才方式,推动形成大学生毕业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的“回归效应”。
坚持组织把关,推动精准赋能。人才是关键变量和重要资源,只有量才适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价值。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原则,严把组织关口,综合考量人才政治素质、学历结构、专业特长、获奖情况、服务意向以及与乡村发展需求的匹配度,进行精选特聘,着力解决乡村发展“需要什么人,怎样选择人”的问题。突出“因才施用、人岗相宜”,将特聘指导员队伍分类划分,依类别细化具体服务内容,加强服务指导,让外来人才克服“水土不服症”,让本土人才消除“目光短浅病”。打破人才使用“枷锁”,灵活采取“一人一村”“一人多村”“多人一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接匹配,引导指导员在乡村产业发展、项目生成、品牌打造、基层治理等各领域献智献力,激活乡村“沉睡资源”,厚积满满人才“量能”。
坚持组织搭台,助力人尽其才。人才“引得进”更需“用得好”,唯有用好用活人才,才能实现人才不断、事业永新。要厚植“产才融合”优势,搭建干事创业“舞台”,确保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实现人才最大“投产比”。发挥片区党委组织优势,畅通乡镇、村、指导员、组织等四方交流互助渠道,打好“片区顾问”“揭榜挂帅”等“组合拳”,结合策划开展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专题沙龙等活动,推动跨区域间统筹联动和资源整合,提升人才集聚度和承载力,实现投入叠加、绩效倍增。激活人才“朋友圈”资源,发挥“虹吸效应”,引来团队、招来投资,撬动资源、资金、项目、技术、流量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引领开发更多县域优质产业、生态产品,助力富民兴村。
坚持组织保障,确保安心安业。人才具有流动性,受待遇、环境、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要摒弃“管理者”心态,比“真金”更比“真心”,比“硬件”更比“软件”,用“硬核”服务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用活激励“助推器”,制定激励措施,为特聘指导员量身制定集创业投融资、项目策划运作、家属就业就学等优惠政策于一体的“大礼包”,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用实政策“好导向”,营造信任人才、包容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良好生态,让人才的潜力充分释放。对表现优秀的党员特聘指导员可按程序吸收进入村(片区)党委或村级党组织班子,积极推荐表现优秀的指导员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人选,让优秀人才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事业上有成就。
(作者系福建省屏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