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司法救助传递法治温情 为困境群众撑起“暖心伞”
发布时间:2025-07-21  文章来源:宁德新闻网 点击:104747
  宁德新闻网7月21日电 (刘子璇)当公正判决遇上“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冰冷现实 ,当刑事案件的创伤让家庭坠入生存深渊,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如同一束光,穿透法律程序的严谨框架,照亮困境者的生活。近年来,古田法院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加大司法救助工作力度,用实际行动传递司法温情,让困境中的当事人真切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精准施策:打破信访僵局实现案结事了
 
  林某的家庭命运转折,生动见证着司法救助的精准效能。其亲属在劳务过程中意外身亡后,法院虽依法判令责任方赔偿经济损失,但被执行人的存款根本无法覆盖赔偿金额,执行工作陷入停滞。失去家中顶梁柱的林某一家,不仅背负着巨额债务,更面临着断炊的窘境,只能通过信访寻求出路。
 
  古田法院在接访中发现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后,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在确认林某符合“生活面临急迫困难”救助条件后,第一时间按要求推进申请流程,将救助金精准送达林某手中。这笔“救命钱”不仅解了林家的燃眉之急,更彻底化解信访矛盾——林某主动签署息诉息访承诺书,这个曾经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坐标。
 
  温情护航:差异化救助彰显司法关怀梯度
 
  司法救助的温暖,正在更多领域延伸拓展。针对一起长达十余年的“执行难”积案,古田法院打破常规救助尺度,为年近七旬的申请人发放救助金,终结其奔波半生的维权路。“没想到法院还惦记着我这个老案子”,拿到救助金时,老人眼中的热泪道出司法为民的深层分量。
 
  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倾斜性救助,更显制度温度。一名颅脑损伤患者因行动不便、医疗支出巨大,生活举步维艰。古田法院在了解情况后,结合其伤残等级与康复需求,将救助金上调15%至77000元。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救助,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据统计,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救助举措,已有3起疑难执行案件实现“案结事了”,司法公信力在点滴实践中持续提升。
 
  民生账本:救助背后的民生温度
 
  2024年以来,古田法院司法救助的“民生账本”清晰可鉴:共受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3件,经审查符合救助条件11件,救助覆盖率达84.6%;其中女性受助5人,占比45.5%,未成年人受助2人,占比18.2%,发放救助金总额 608631元,人均救助标准55330元从救助效果看,5户困难家庭通过救助解决基本生活问题,2 名未成年人获得教育医疗专项保障,11起案件均实现“救助一案、化解一事” 的目标。
 
  司法救助的意义,远不止于提供救助资金。它精准回应了“执行难”中“执行不能”的痛点,更是司法机关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注脚。下一步,古田法院将不断优化救助机制,以更有力的司法救助手段,破解执行困局,让司法温情穿透法律条文,真正成为守护民生底线的“暖心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