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新闻网7月31日电 (余静)邻里互助、朋友相援,本是世间温情所在。然而,义务帮工过程中若遭遇意外,责任如何厘清、权益如何保障?近日,古田法院通过跨市联动执行,成功为义务帮工受伤的王某冰追回全部赔偿款,用司法力度彰显民生温度。
善意帮工酿意外 责任认定有章法
2022年8月,古田县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李某某因公司厂房外路面填平需要,邀请王某某前来义务帮忙运土,双方未约定报酬。不料,王某某在协助拉起翻倒的抓木机时,右手手指不慎严重受伤,鲜血直流。
事故发生后,双方就赔偿事宜协商未果,王某某诉至法院。法院审理认为,王某某为公司无偿提供劳务,双方构成帮工关系。王某某在帮工活动中受伤,应根据双方过错分担责任。结合案件事实,法院认定王某某自身承担60%过错责任,公司承担40%过错责任,判决公司赔偿王某某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计5.5万余元,李某某对该赔偿款承担连带责任。
被执行人“玩失踪”执行干警巧追击
判决生效后,该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及李某某未按期履行赔偿义务。王某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古田法院通过网络查控仅冻结到李某某名下1万余元存款,前往公司注册地调查也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面对法院传唤,李某某不仅拒不配合,更刻意隐匿行踪,试图逃避责任。
为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古田法院向公安机关发函请求协作。经过周密部署,执行团队跨市联动,成功将李某某拘传至古田法院。
司法威慑促履行 全额赔付暖民心
面对司法拘留的强大法律威慑,李某某终于意识到拒不履行的严重后果,当场表示愿意履行义务。他立即联系亲属、朋友筹款,最终一次性全额支付了5.5万余元赔偿款。
此案的顺利执结,不仅维护了帮工人的合法权益,更彰显了司法机关打击“老赖”、破解执行难题的坚定决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