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新闻网10月28日电 (吴宗忠 周伯馨)“以前总觉得打官司是件麻烦事,现在好了,法官就在家门口!”家住屏南县城东社区的王阿姨欣喜地发现,社区里来了一位“法官副书记”,不仅能解答法律问题,还能帮忙调解纠纷。这个变化,源于屏南县人民法院与古峰镇党委联合推出的创新工作机制。
	 
	  2025年4月,屏南法院与古峰镇党委联合推出《“翠屏之南党员法官工作室”实施方案》。方案明确选派6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法官,分别派驻东湖、佳洋、城东等六个社区担任党委副书记,建立起“一社区一党员法官”的工作格局。
	 
	  “法官副书记”不仅仅是一个头衔,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些来自屏南法院的党员法官们,以社区党委副书记的身份,承担起“七员一体”的复合型职责。他们是扎根基层的联络员,是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是人民调解的督导员,是法律服务的咨询员,是普法教育的宣传员,是司法为民的协调员,还是协助执行的助攻员,助力打通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
	 
	  为了让司法服务更贴近群众需求,5月7日,在古峰镇人民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翠屏之南党员法官工作室”座谈会,结合各个社区特点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推动“翠屏之南党员法官工作室”落实落地。建立“社区-法官”直通车联系制度,群众可通过社区联系法官直接咨询;依托“法官+半月谈”普法宣传机制,在社区、广场开展普法宣传,针对不同社区需求定制专属法治课程;建立“纠纷预警机制”,通过社区提前发现苗头性纠纷;推行“多元联动”调解模式,整合政法委(司法局)、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组织资源共同化解矛盾。
	 
	  “多亏了法官来到咱们社区,我这把老骨头不用奔波,多年的租金问题就解决了!”在调解年近八旬的周老伯的山场租赁纠纷时,法官不仅上门服务,还创新采用“背对背+面对面”调解方式,分别与各方沟通,最终找到了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工作室运行以来,党员法官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已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4次,举办普法讲座12场,覆盖群众2200余人次,线上答疑解惑4次,分发宣传手册520余份。
	 
	  “‘翠屏之南党员法官工作室’的建立,旨在将‘枫桥经验’与法院司法审判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法院司法功能与乡镇、社区基层治理优势,把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最前线,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屏南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陈浩表示。
	 
	  如今,在古峰镇的各个社区,党员法官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司法为民”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化作社区和谐稳定的美好图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