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以赛事创新激活人才与产业发展“双引擎”
发布时间:2025-11-07  文章来源:中新网福建 点击:102779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7日电(梁梦婷) 11月3日至5日,三明市委党校内,掌声与讨论声交织,思维的火花在深度交锋中迸发。24支闯入“创响绿都 才绘三明”麒麟英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队伍,以“7分钟路演+3分钟问答”的模式,向着赛事最高荣誉发起冲击。

“创响绿都 才绘三明”麒麟英才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吴佳霖 摄
“创响绿都 才绘三明”麒麟英才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吴佳霖 摄

  这场覆盖新材料、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赛事,不仅是项目的比拼,更是三明串联起人才、技术与本地产业的深度平台。以赛聚才、以赛促产,正成为这座山城破解人才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赛事引领:从单点比拼到多点赋能

  这里,听不到机器轰鸣,却涌动着产业变革的澎湃声浪;看不到钢筋水泥,却勾勒着城市未来的崭新蓝图。

  11月5日,“创响绿都 才绘三明”麒麟英才创新创业大赛结果发布。来自三明科飞产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铂瑞赛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中科希弗科技有限公司、中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隐裂护牙科技(团队)、芯智未来(团队)的6名获奖代表先后登台,接过象征荣誉与机遇的奖牌,眼里满是对项目未来的憧憬。

  “感恩、幸运与责任。”斩获大赛一等奖的三明科飞产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颜翠妍,用3个词总结此次参赛感受。

  “全方位的赛事服务让我们得以安心专注地投入比赛,也促使我们思考:能为三明发展贡献什么?”她介绍,随着项目在三明进一步落地,将创造一批覆盖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等专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为本地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还将积极推动与三明本地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力争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一场赛事何以形成“磁吸效应”?其答案,还要从组委会精心布局的赛事服务中去寻找。

  在赛前筹备阶段,组委会便立足高标准、精准化、全流程的服务理念。一方面,广泛链接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投融资机构、企业服务机构等多方资源,提前构建起项目与产业、资本、技术对接的桥梁;另一方面,精准摸排参赛团队需求,在食宿、交通、政策咨询等环节提供“一站式”保障,并组织赛前培训,帮助团队优化展示方案。

  “让赛事服务产业、让服务护航创新”,在三明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具象为因需而设、因才而定的务实举措。

  早在2023年9月,首次承办“创响福建”大赛新材料专题赛时,三明便跳出单一的办赛思维,形成“赛前精准画像、赛中深度对接、赛后陪伴落地”的多角度赋能思维,推动14家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达成意向合作,让“比项目”与“找资源”在一场赛事中双线推进。

  机制创新:从柔性引智到扎根留才

  “以前想引进科研团队,却因缺乏实验平台、产业链配套不足,合作最终不了了之。”大赛现场,一位企业负责人的回忆,道出了昔日发展面临的困境。

  为打破这一困境,三明率先在全省出台《三明市柔性引才实施办法(试行)》,创新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驻、但求常来”的柔性引才理念,通过短期聘用、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借智借力。今年5月,再度系统集成“1+3+N”人才政策体系,以更大的诚意、更优的政策、最好的生态,让每一份智慧在三明开花结果。

  政策东风吹拂下,赛场顺势成为吸引各路英才的最佳平台。

  笔尖落下、协议达成,麒麟英才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上,10个“四链”融合项目顺利签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在同一座舞台上延伸出全新路径。

  “参赛初衷是展示我们的机电液一体化解决方案,但大赛平台带给我们的服务远超预期!”在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后,创跃成科技(福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苏荣良的心里多了一份踏实,他表示:“这份协议签下的不仅是一纸合作,更是企业突破地域、平台限制的关键一步,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这是我们与企业共同服务三明产业的‘责任状’。”作为上海技术交易所落地三明的服务载体,上海技术交易所(三明)创新服务中心运营总监池承君对于平台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早已有明确规划:“我们会先帮企业梳理技术需求,再与中心大数据库进行全面匹配,为他们找到精准契合的专家团队,让他们在专业领域走得更稳当。”

  引来了项目,更留住了人才。截至目前,三明通过赛事对接,已吸引50余人次专家带着技术、资源扎根三明,300余名本土企业代表前往高校对接合作,近百项企业技术需求得到解决。

  成果显现:从资源优势到集群发展

  衡量“以赛聚才”的成效,关键看它为一方产业水土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于三明而言,其目标不止于引来几棵人才“大树”,更在于通过赛事“活水”,滋养出产业链上下游交织、创新要素充沛的产业“茂林”。

  在永安,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已成功举办7届,吸引了一批赛事项目扎根于此,更以项目落地为支点,形成从石墨负极、等静压石墨到石墨烯制备、导热复合材料的产业集群,先后引进翔丰华、贝特瑞等行业龙头企业。2024年,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实现产值22.3亿元,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清流,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大赛,正成为氟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的底气。不久前落幕的福建(清流)氟新材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聚集了全国新能源、半导体、绿色工艺等领域的50个优质项目,不仅为当地筛选出契合产业基础的优质项目,更搭建起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桥梁。

  赛事催生的创新活力,汇聚成产业发展的源源动力。要将这股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关键在于构建一个长效的赋能机制。为此,三明果断布局,组建产业链特聘专家团,用常态化的智力服务承接阶段性的赛事成果。

  氟新材料产业链特聘专家团、现代种业产业链特聘专家团、生物医药产业链特聘专家团……一个个聚焦三明重点产业的“专业智囊团”相继成型,专家团成员既能走进车间地头破解技术卡点,也能站在行业前沿指引发展方向,还能帮助本土企业链接优质资源,产业发展从此有了对接高端智力、紧跟市场趋势的“捷径”。

  一张创新网络,让山区城市的创新之火越燃越旺。这张网,连着技术角逐的竞赛台,连着实验室的显微镜,也连着车间的流水线,更印证着以赛事为引擎、以柔性引才为纽带的“三明模式”充满无限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