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38航次收官 “蛟龙”凯旋抵青岛孙书贤前往迎接 召开“蛟龙”实验性应用成果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7-07-06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831

    中国海洋报讯(记者 王 晶 汪 涛)“欢迎回家!”6月23日上午,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满载成果,完成中国大洋38航次科学考察任务返航,停靠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码头,标志着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顺利结束。至此,为期5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书贤,青岛市政府有关代表,国家海洋局机关及局属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现场总结活动。

 

    自2月6日起,执行中国大洋38航次任务的“向阳红09”船,历时138天,航行18302海里,到达西北印度洋、中国南海、西北太平洋。蛟龙号累计下潜30次,常规调查75个站位,作业地形涵盖海山、热液、海沟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获得大量的生物、岩石、沉积物、结壳结核等珍贵样品与数据。

 

    在现场,孙书贤向圆满完成科考任务的全体科考队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他表示,中国大洋38航次是蛟龙号试验性应用的最后一个航次,历时时间长、任务繁重,科考队员们充分发扬载人深潜精神,克服重重困难,连续开展多个大深度下潜作业,取得了让世人瞩目、让国人鼓舞的丰硕成果,展示了我国前沿深海科技装备的优越性能,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战略最好的实践。

 

    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工作成果总结”新闻发布会上,孙书贤介绍,蛟龙号自应用5年来,先后在我国南海、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区、西太平洋海山结壳勘探区、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西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7大海区,开展了152次成功下潜。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中船重工集团等近40家单位,450余人次参加下潜,1000余人次参航,重点为国家海洋局大洋协会深海资源勘探计划、环境调查计划、国家科技部973计划、中科院深海先导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深部计划“5大计划”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支撑。成果主要总结为3方面:助力我国深海战略,是我国深海科技发展的里程碑;深入开展国际海域资源勘察,助力我国深海前沿科学研究;形成了开放共享的应用机制,深海公共平台发挥重要作用。

 

    孙书贤指出,蛟龙号的研制与应用,使我国在深海载人潜水器技术及应用方面从跟跑、并跑,到个别领域实现了领跑的重大跨越,实现了中国深潜科学的从无到有,深海产业、应用体系快速发展,深海公共平台保障能力日益增强,职业化的人才队伍不断成长,推动了我国走向世界深海舞台的中心。这些都为“蛟龙探海”等国家重大深海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平台保障。

 

    下一步,蛟龙号将进行改造升级,计划2020年执行蛟龙号环球科考任务。

 

\

图为我国第二批载人潜水器潜航员证书颁发仪式现场

 

\

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返回国家深海基地码头